恒耀注册
近年来,“将梦想播撒在土地上”成为青年人的新潮流,越来越多“新农人”带着知识、技能投身家乡建设。云南省税务部门聚焦“新农人”群体,以税费政策和便民服务照亮新农人的逐梦路,助力“新农人”圆梦希望的田野。
春风添力 吹暖田野创业路
在大理州北淜村明辉蓝莓园,饱满的蓝莓落入工人的采收篮中,曾被当地人称为“北大荒”的地方如今成了致富“花果山”,这要从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张辉说起。2015年,毕业于西南大学农学专业的他承包了云南驿镇北淜村的一片荒山,结合自身专业知识让蓝莓园实现稳定高质产出,有效带动周边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。
创业初期,张辉既是园主,也是农技员,还是会计和办税人。“农学知识可以帮助我种好蓝莓,但财税知识的欠缺也成为创业路上的绊脚石,好在税务部门很快就帮助我搬走了这块‘石头’,创业道路更通畅了。”张辉说道。
当地税务部门派出税务“育苗师”上门开展定向服务,手把手辅导纳税申报、发票申领等涉税事项,及时帮助果园步入正轨。此外,还通过线上集约处理中心“远程诊疗”帮助企业解决涉税难题,持续护航企业后续发展。
在洱源县西山乡团结村洱母小组,成片蕨菜长势正盛。王瑞根是土生土长的洱母人,2019年回村成立了洱源县瑞根种植专业合作社,当时经常遇到发票开具难等问题。当地税务部门推出微信视频指导“远程办”、电子税务局“网上办”、深入企业“上门办”,为“新农人”减少创业后顾之忧。
“去年,合作社收购并销售干蕨菜500吨,销售额达2000多万元。蕨菜产业兴旺,既有税惠政策帮扶,也离不开税务部门的服务,我有信心带动乡亲们增收致富。”王瑞根说道。
税惠赋能 打好产业特色牌
近年来,云南省积极搭建特色农业发展平台,携手“新农人”培育出一批具有高原特色的致富“新产业”。各地税务部门主动投身服务农业发展,税务部门以精准落实税惠政策“增氧减负”,为“新农人”的“新征程”留下税务注脚。
在云南滇中新区,新型农业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,一批怀揣梦想的青年投身到农田村社。云南百花蜂业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陈亚南,大学毕业后随即投身到蜜蜂养殖产业中,他谈道:“创业充满了挑战和考验,但好在有国家政策的扶持,还记得我第一次到税务局开具发票时,税务干部就耐心地介绍了自产蜂蜜产品可以享受免税政策。今年以来,我们已经享受了6万多元的税收优惠,为我们这些新入行的‘小白’提振了发展信心!”
芦笋被誉为“黄金蔬菜”,产业链长、利用价值高,发展前景广阔。2013年,毕业于云南农业大学的陈高川带着满腔热血回到东川,成立昆明市东川区成长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,从事芦笋的生产种植,从大学生变成“新农人”。
陈高川介绍道:“我们农企的发展始终有着税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,企业自创业开始,一直享受着税惠政策红利,现在种植面积达到了1000亩,蔬菜品种也不断丰富,接下来还会探索打造休闲农庄,带动更多百姓富起来。”
服务护航 拓展销售新渠道
一批批“新农人”涌入农业生产,不仅带来了新知识、新观念,更带来了销售的新技术、新渠道。新农人与税务部门之间的故事陆续发生在云南各地。
“羊肚菌不仅营养价值丰富,而且具有很高的药用和保健价值……”沧源县糯掌米拉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羊肚菌种植基地的直播间内,羊肚菌非常畅销。
“直播带货的销售模式让羊肚菌走出了大山。税务部门在产品收购、加工、销售全流程的护航,让我们‘新农人’在尝试新事物时更有勇气。”合作社负责人赵姗姗说道,“无论是创业之初在涉税业务上的辅导,还是后续发展节点的政策帮扶,都让我们感受到了税务的支持。今年我们将扩大种植规模,努力拓宽销路,相信我们的羊肚菌发展之路,会走得越来越广。”
在云南迪庆,位于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的葡萄逐渐迎来成熟,格茸拉木经营的德钦县奔子栏镇扎玖葡萄园已经为采摘季做好准备。
作为当地的创业能手,格茸拉木向前来走访的税务干部介绍,2022年以来葡萄园与当地商超建立合作关系,保证了葡萄销路,与此同时,税务干部及时来到现场辅导企业进行电子发票开具业务,现在只要葡萄刚上架超市,发票就能开到对方邮箱。
“在深化与商超常态化合作的同时,我们还决定利用去年减免的税费,推出入园葡萄采摘体验和亲子入园半价活动,让当地群众和游客走进果园品尝又香又甜的高原葡萄。”格茸拉木说道。(杨立娇)
(责任编辑:何欣)